他,趁著忙碌的工作間隙小憩,卻這樣悄悄離去,再沒醒來。
31歲,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,一位身體健壯、習慣良好的年輕人,竟于2010年3月29日下午累倒在崗位上……生如夏花之絢爛,逝若秋葉之靜美。
回顧這位多年奮戰在邊陲鄉鎮基層干部的一生,驚心動魄的故事實在寥寥。而他的平凡事跡,卻令靖西這片曾經充滿硝煙、浸透鮮血的紅土地,對“英雄”這個偉大詞匯生出全新注解。
“我們的工作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”
熟識他的人都流著淚說,韋壽增是為了工作累死的啊!
大家只記得,這個中等身材、相貌普通的年輕人,關于工作最多的話就是“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”。靖西縣高鐵辦保存著600多宗征地現場記錄表,每一張表格上都附有手繪面積圖和測算記錄,字跡規整、鮮有涂改,“丈量人”一欄赫然寫著:韋壽增。
從2009年12月被抽調開展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安德路段征地工作開始,韋壽增每天都必須清晨6時多出門,趕在農戶未下地開工之前進行測算、核對、簽字。為了達到“面積準確、權屬合法、界址清楚、地類分明”的標準,他一次次在現場向村民解釋、重新打樁、測量。
繪制填寫征地現場錄入表和測量草圖是最重要的征地補償原始資料,更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。通常給群眾簽字確認時,如發現錯誤可直接在旁邊改動,群眾按上手印以示同意。而韋壽增所負責的圖表只要有改動或不夠整潔,他都花半小時重新工工整整地抄寫一遍后,再拿給群眾簽字。這樣一來,每份確認材料就要比別人多跑幾次,一個來回就是80多公里。幾個月來,他硬是通過加班加點把600多宗有改動或不夠整潔的材料重新抄寫了一遍,然后又挨家挨戶去找群眾重新確認。
下一頁
第 [1]
[2]
[3]
[4]
[5]
[6]
頁 (支持“←、→”鍵翻頁)